猩红热潜伏期多久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的主要致病菌是化脓性链球菌,本病的潜伏期多数是1-7天、平均是2-4天。化脓性链球菌入侵到人体以后可以引发三种病变,分别是炎症性病变、中毒性病变、变态反应性病变等。患猩红热后还可以并发化脓性并发症及非化脓性并发症。

猩红热的症状:

1、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39度左右,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

2、咽颊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可有脓性渗出物;

3、皮疹: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从耳后、颈部和上胸部迅速蔓延至全身,皮疹是弥漫充血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退色,伴有痒感,颜面部位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称为“口周苍白圈”。

猩红热的治疗主要是抗炎治疗,可用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对带菌者常规治疗剂量青霉素连续用药7天,一般均可转阴。若发生感染性中毒性休克,要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给血管活性药物;对已化脓病灶,必要时切开引流或手术治疗。

饮食注意:

出现猩红热,发烧的情况往往比较严重。如果多补充水分,可以改善脱水现象,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的食物,如橙子,胡萝卜等。吃容易消化的蛋白质类食物,比如鱼虾、鸡蛋,可以补充人体流失的蛋白质。

友情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提及药品相关信息,均需在专业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精神病有潜伏期吗,潜伏期有多久

精神病是有一定潜伏期的,但每个人的个体是不同的,患病程度也会有所不一样,因此潜伏期的时间长短也是不同的。
当患者出现精神病症状的时候,建议尽早去医院的精神科进行就诊,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治疗。如果情况比较严重,还需要及时进行入院治疗。
在治疗期间要适当的控制情绪,避免情绪过于焦虑、紧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人也要给予患者一定的支持和理解,树立患者治愈疾病的信心,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定期带患者去医院进行复查,多关注病情的变化。

在生活中要注意预防精神病:1,有远大的胸襟,不会因为一些生活的琐事而导致心情变得烦恼,甚至有抑郁、轻生的表现。2,性格的培养,性格缺陷是精神病发病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平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性格,从小就要培养孩子自信、积极向上。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艾滋病潜伏期多久 艾滋病潜伏期的症状

众所周知,艾滋病是一种潜伏期长,暂时还是处于医学难题的一种性病。一旦感染上了艾滋病,患者的寿命就会比健康人群要短,而且还没有办法完全治愈。那么患上艾滋病潜伏期多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艾滋病潜伏期多久

艾滋病潜伏期指的是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开始,到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潜伏期是不固定的,很多时候与感染病毒的数量,机体的免疫情况以及营养情况有关,所以艾滋病的潜伏期是有的长有的短,平均多为8——9年。

艾滋病潜伏期的症状

1.皮肤损害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也会出现一些皮肤病的,如皮炎,青春痘等,对一些皮肤损害的出现可能会不是很在意。而皮肤黏膜也是艾滋病病毒侵袭人体的主要部位之一,出现了一些皮肤损害也是艾滋病常见的初期症状,这些皮损多为皮疹、全身瘙痒以及口腔和咽部黏膜炎症等。

2.免疫力低下

当身体患上艾滋病病毒的时候,病毒也可能会攻击人,身体的免疫系统人可能会经常性的出现浑身无力也在工作的时候变得力不从心,而艾滋病患者的肌肉也可能会出现萎缩的情况,现在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急剧性的下降,这样就可能会非常容易出现感冒等一些疾病,如果要是在平时日常生活当中经常性感冒的话,而且浑身无力,这很有可能就是艾滋病已经潜伏在身体内的,一定要引起重视。

3.全身症状

艾滋病患者反复出现的低热(约占72%),伴有寒战、消瘦、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公斤),继之极度嗜睡无力,不能支持平常的体力活动。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人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根据38例艾滋病的临床表现特征分析,以上症状及体征均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

4.淋巴结肿大

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淋巴结肿大,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出现率达到55%-100%。当患者处于艾滋病高危人群而又出现了淋巴结异常肿大的情况时,多数就是与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有关。并且,有的淋巴结肿大可见于全身,更常见的是在颈后、颌下以及腋下。这种淋巴结的质地比较硬,偶尔会有压痛,但表面的皮肤没有发生改变,有的患者也可发展成为淋巴瘤。

艾滋病潜伏期多久 艾滋病潜伏期的症状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如果患者是属于高危人群,即性生活混乱、有多个性伴侣、经常要进行血液输送的人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时,就应当及时到医院进行艾滋病病毒的排查。并且,每年都应该进行一次体检,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本文Hash:41c4be89a6a031788d2b97e332cb7a194fc28013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