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变中医怎么治疗

黄斑病变中医的治疗可以通过中医药治疗和针灸、按摩治疗两种方法,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具体如下:

1、中医药治疗:

心营亏虚证,即眼症伴面色无华、头晕心悸、失眠健忘、舌淡脉细等,治以养心补血、宁神开窍,方用归脾汤加减。肝肾不足证,视力渐降、视物模糊、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脉细,治以补益肝肾,开窍明目,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肝气郁结证,视力渐降、情志不舒、头晕目胀、口苦胁痛、脉弦细数,治以清热疏肝,行气活血,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脾肾阳虚证,眼症伴面白形寒、腰膝酸冷、少气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沉细,治以补脾益肾,温阳通窍,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2、针灸、按摩治疗:

部分年老体弱的黄斑病变患者,在药物治疗疗效不明显时,可以考虑采用中医针灸、按摩疗法。可根据辩证采取不同配穴,如取穴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四白、太阳等,通过针灸、按摩等方式,促进经络通畅,得补益肝肾、养心补血、清热疏肝等功效。

黄褐斑怎么治疗?推荐中医针灸美容祛斑

针灸治疗黄褐斑

1、肝瘀气滞:必须取任脉经穴。

取行间、太冲、气海、三阴交,两组穴疏通气血荣面祛斑。胸胁胀满加章门,腰膝酸软加肾俞。

2、肾虚火旺(肝肾阴虚)

取肝俞、肾俞、足三里、关元、命门。(益精血,补肝肾)以上各穴补养肝肾调理气血,养阴退斑。

3、脾虚湿阻:

脾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随症取穴腹胀:下脘、气海;便溏:天枢。

除此以外还在皮损部位针刺或围刺主要是疏通局部气血。还可以随证加服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等。1疗程10次数每次20-30分钟开始隔天一次。

中医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以下病有关

1、情志不随,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血不能上荣于面;

2、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血不畅,颜面失养;

3、年老精亏,肾阴亏损,导致虚火上炎,肌肤失养,肾之本色泛于颜面;

4、腠理受风以致气血不和、不能濡养颜面。

临床表现:

淡褐色或褐色斑块,形状不规则常对称分布在唇周、额头、颧、颊、鼻、眼角、太阳穴等处,有的呈蝴蝶形,无自觉症状,初期有的患者有些发红而且淡淡的斑不会被发现一经发现已经长了很长时间,春、夏季加深、秋,冬季变浅。

中医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颜面有斑块,腰膝酸软,急躁易怒,胸胁胀满、舌质暗或有紫斑块,苔薄细,脉沉细。

2、肾虚火旺:颜面有斑,有时有些黑褐色斑块,有的也伴有腰膝酸软,倦怠无力,质红少苔脉沉细有时数。

3、脾虚湿阻:面斑呈黄褐色,纳呆脘腹胀满,舌淡苔腻脉有时弦。

治疗黄褐斑的自我调护

1、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含维C多的食品;

2、作息有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3、保持心情舒畅忌忧思,恼怒;

4、避免日光晒。

5、忌滥用化妆品。

6、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7、坚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中医怎么治疗风湿病

风湿病归类于痹症的范畴,根据症状和病位不同,在辨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使用药物,以提高疗效,如痹在上肢可选用姜黄、羌活、桂枝、桑枝以通达脉络、祛风胜湿,下肢疼痛者可选用独活、川牛膝、木瓜以引药下行。内服药物的同时,要适当配合外治疗法,内外结合,如煎汤熏洗、药物外敷、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疗法综合应用。

风湿病采用中医治疗,建议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辨证合理用药,谨慎应用川乌、雷公藤、马钱子等有毒性的药物,注意炮制方法,严格掌握用量,注意药后反应。

本文Hash:3148a906416ea0f2232a8119cd48b369a054bf9e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