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注意三要点 合理饮食清淡为宜

导读: 一、合理饮食:清淡为宜 二、夜卧早起:调养精神 三、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春季养生重在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具体可以从饮食、起居、精神和运动等方面进行养生。今天小编总结了一个简单的春季养生攻略“合理饮食、夜卧早起、适量运动”,供热爱养生的朋友学习参考。

  一、合理饮食:清淡为宜

  “对于春季养生来说,饮食调养的作用亦举足轻重。”马建总结出如下几点:

  1、饮食清淡——消春火。春季人易上火,经常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情况,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吃些败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2、辛甘之品——助春阳。稍微有些辛味的东西,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养春气的食物。唐朝《千金方》有句话叫“二三月易食韭”。食用这些东西,对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很有好处。

  3、少酸增甘——保脾胃。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宜适当进食辛温升散之品,而生冷黏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因而在春季应适量吃些甜品,少吃酸味食物。

  4、黄绿蔬菜——防春困。“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清醒头脑很有裨益。

  5、细选食物——少疾病。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由此,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塔菜、芥蓝、西兰花等新鲜蔬菜,以及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功效;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拥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侵袭。

  6、胃肠疾病——要当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易在春天发作,饮食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肉汤、鸡汤、鱼汤、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这些食物有较强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

  7、祛痰养肺——保平安。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减轻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多喝粥也是不错的选择,可在早餐或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等。此外,适当食用葱姜蒜,又叫食物中的“速效感冒片”,能有效预防感冒,也能起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二、夜卧早起:调养精神

  “首先,春季养生应注意精神调养及睡眠起居。”马建指出,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春季养生,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马建建议大家到户外散步,舒展身体,饭后、睡前适当散步,消食化气,无思无虑,心身得以休养,神清气爽。但要留心,春天尤其在初春,乍暖还寒,还需视天气增减衣服,预防春温发生,适当“春捂”很必要。春季正常睡眠尤为重要,应坚持“夜卧早起”,遵循天人相应,顺应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合理调整四季睡眠与养生,进而增强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避免疾病发生。

  三、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再次,春季养生应加强锻炼,即所谓运动调养。”马建解释,冬季,人体新陈代谢,藏精多于化气,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入春后就要加强锻炼。马建建议大家到空气清新处,如公园、广场、草地、树林、河边、山坡等环境舒适的地方,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符合“春夏养阳”要求。年老行动不便之人,趁风日融和、春光明媚之时,可在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远眺,以畅生气;但不可默坐,免生郁气,碍于舒发。锻炼时需注意,经过冬季这个运动“低潮期”,人体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中枢神经、内脏系统功能相对较弱,故要循序渐进,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防止外伤。另外,运动后还要加强保暖,避免伤风感冒。由于春季气候较为干燥,运动中又要大量排汗,要及时补充水分。

芒种节气养生三要点 饮食宜清淡衣衫要勤洗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芒种节气意味着气温将进一步升高,夏季将进入热潮。小编提醒大家,夏季养生应注意,衣衫常换洗,饮食宜清淡,喝点绿豆汤,提防热伤风,注意养生细节,提前预防冬病,在芒种时节,我们养生需注意以下三要点。

  饮食宜清淡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季的饮食宜清补。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

  吃甜食过多,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衣衫要勤洗

  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避开太阳直射,注意防暑),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

  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提防热伤风

  夏天易患感冒,中医称为“热伤风”,流涕、鼻塞、打喷嚏,有时还出现发热、头痛等,有的还会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在饮食上可饮绿豆汤、金银花露、菊花茶、芦根花以清热解暑。同时忌食油腻、黏滞、酸腥、麻辣的食品,如糯米饭、油炸食品、海鱼、甜食。

  慎用补品,发热时不要吃人参及冬虫夏草、紫河车、鹿茸等温性补品,也不要吃羊肉、狗肉。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和虚寒性胃痛患者等,除了注意以上事项外,在饮食上还要忌过度食用冷饮,最好不食冷饮。

春季养生注意三要点

 

  春季养生重在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具体可以从饮食、起居、精神和运动等方面进行养生。今天小编总结了一个简单的春季养生攻略“合理饮食、夜卧早起、适量运动”,供热爱养生的朋友学习参考。

  一、合理饮食:清淡为宜

  “对于春季养生来说,饮食调养的作用亦举足轻重。”马建总结出如下几点:

  1、饮食清淡——消春火。春季人易上火,经常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等情况,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吃些败火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泡水等。

  2、辛甘之品——助春阳。稍微有些辛味的东西,如葱、生姜、韭菜、蒜苗等都是养春气的食物。唐朝《千金方》有句话叫“二三月易食韭”。食用这些东西,对人体春季阳气生发很有好处。

  3、少酸增甘——保脾胃。春季为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当令之时,宜适当进食辛温升散之品,而生冷黏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因而在春季应适量吃些甜品,少吃酸味食物。

  4、黄绿蔬菜——防春困。“春困”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应多吃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清醒头脑很有裨益。

  5、细选食物——少疾病。春季气温逐渐升高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也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由此,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塔菜、芥蓝、西兰花等新鲜蔬菜,以及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功效;胡萝卜、菠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维生素A,拥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侵袭。

  6、胃肠疾病——要当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易在春天发作,饮食应避免摄取含肌酸、嘌呤碱等物质丰富的肉汤、鸡汤、鱼汤、动物内脏和刺激性调味品,因这些食物有较强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或形成气体产生腹胀,增加胃肠负担。

  7、祛痰养肺——保平安。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也易在春季发作,宜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补肾、养肺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蜂蜜等,有助减轻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多喝粥也是不错的选择,可在早餐或晚餐中进食一些温肾壮阳、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的保健粥,如鸡肝粳米粥、韭菜粳米粥、猪肝粳米粥等。此外,适当食用葱姜蒜,又叫食物中的“速效感冒片”,能有效预防感冒,也能起到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二、夜卧早起:调养精神

  “首先,春季养生应注意精神调养及睡眠起居。”马建指出,春属木,与肝相应。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故春季养生,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马建建议大家到户外散步,舒展身体,饭后、睡前适当散步,消食化气,无思无虑,心身得以休养,神清气爽。但要留心,春天尤其在初春,乍暖还寒,还需视天气增减衣服,预防春温发生,适当“春捂”很必要。春季正常睡眠尤为重要,应坚持“夜卧早起”,遵循天人相应,顺应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合理调整四季睡眠与养生,进而增强人体适应自然的能力,避免疾病发生。

  三、适量运动:循序渐进

  “再次,春季养生应加强锻炼,即所谓运动调养。”马建解释,冬季,人体新陈代谢,藏精多于化气,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入春后就要加强锻炼。马建建议大家到空气清新处,如公园、广场、草地、树林、河边、山坡等环境舒适的地方,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符合“春夏养阳”要求。年老行动不便之人,趁风日融和、春光明媚之时,可在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远眺,以畅生气;但不可默坐,免生郁气,碍于舒发。锻炼时需注意,经过冬季这个运动“低潮期”,人体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中枢神经、内脏系统功能相对较弱,故要循序渐进,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防止外伤。另外,运动后还要加强保暖,避免伤风感冒。由于春季气候较为干燥,运动中又要大量排汗,要及时补充水分。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