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补肾要注意 五个误区最致命

导读: 误区一:腰酸乏力、头晕耳鸣就想“补肾” [专家纠正] 误区二:年轻人不会得肾病 [专家纠正] 误区三:补肾保健品暗示能“壮阳” [专家纠正] 误区四:肾虚、保肾只是男人的事 [专家纠正] 误区五:肾病患者不能正常怀孕 [专家纠正]

  春季补肾要讲究,很多人都有肾虚的毛病,补肾是有讲究的,特别在春季时节,补肾不可盲目。那么你知道春季补肾有哪些致命的误区吗?春季补肾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春季最致命的补肾误区有哪些,大家可要提高警惕了。

  误区一:腰酸乏力、头晕耳鸣就想“补肾”

  在医院肾脏科门诊中,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病人因为腰酸乏力、头晕耳鸣、神疲健忘等来求治,并提出要求,想要“补肾”。

  有的病人还轻易听信了不法广告中的宣传,随意买药,盲目补肾,出现了不良反应后才来就诊。

  [专家纠正]

  补肾还需分肾阴虚、肾阳虚

  龙华医院肾脏科主任邓跃毅教授分析说,这些病人往往以为只要把肾补好了,其他一切问题都能解决。其实,市民误认为肾病即是肾虚,把中医的肾与西医的肾混为一谈。肾虚主要是功能低下、营养缺乏的结果,会表现出与肾相关的机能减退,比如思维迟缓、性功能低下、容易骨折、贫血、憋不住尿、腰腿发软等,这些都是中年人常见情况,但并不能一概而论,出现上述症状就肯定是肾虚所致。

  邓跃毅教授指出,疲劳和年龄都不是界定补肾的标准。本来不需要补肾的人吃了补肾药,不但营养物质不能被补上,还给脏器平添了排毒负担。如在感冒的急性期服用了补肾的山茱萸、熟地等,则会导致病情加重,缠绵难愈,故而中医会说“是药三分毒”。补肾药对脾胃不好的人也有伤害,如单纯补肾不但吸收不了,反而可能出现腹泻等副作用。另外,补肾还要慎重,不同原因引起的肾病补法不同。肾的精气从作用来说可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两方面。补肾要根据肾阳虚或肾阴虚对症下药,如果用反了,比如,就会出现症状加重现象,像周身发热、头晕脑涨、耳痛咽肿等。

  误区二:年轻人不会得肾病

  半年前,25岁的小王开始出现头晕,血压升高。他自行服用降压片,并没引起重视。

  就在一周前,小王突然视物模糊,剧烈头痛还伴有双下肢浮肿和恶心呕吐。到医院测量血压,竟然高达210/120毫米汞柱!再进一步检查,原来是肾性高血压!

  如今,不少像小王这样的白领都认为自己年纪轻,经常忙于应酬,有时甚至通宵达旦。虽然也会感到疲惫,但自以为年轻体健,也不在意。他们往往觉得肾虚、肾病总是40岁之后的中年人才会得的病,也未加以重视,更忽略了每年的体检,发现时已是肾病晚期。

  [专家纠正]

  勿忽视肾脏“求救信号”

  一些年轻白领经常日夜颠倒,且喜欢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导致营养过剩。海鲜配啤酒的饮食方法也易诱发痛风性肾病。在医院门诊,目前30岁左右的痛风性肾病患者有所增加,且以男性为主。仁济医院肾脏科主任倪兆慧教授提醒年轻人,一旦发现血压高,就要快去查查肾。此外,尿频、尿急、尿痛,小便带血、泡沫增多,眼皮、下肢水肿,夜尿次数增多,腰腹酸痛等,这很可能就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误区三:补肾保健品暗示能“壮阳”

  最近,记者在网上看到形形色色的号称能“保肾”、“护肾”、“补肾”的保健品,还纷纷打着“壮腰补肾”、“补肾补精”的旗号。在一些广告语中,甚至还直接点明“肾好,你好我也好,才能大家好”、“让男人重振雄风”之类的暗示性语言,以宣传功效。也因此,不少人以为,肾脏就是影响男性性功能的主要器官,肾虚就会性功能不好。吃了补肾药,就能补肾壮阳。

  [专家纠正]

  不增加肾脏负担才能护肾

  针对目前市场上很多“补肾”产品的广告常常误导市民,甚至让人误以为“壮阳药”,还能“一吃就灵”。梅长林教授说,其实世界上并没有一种药物或保健品是可以马上提高肾功能的。相反,日常生活中不增加肾脏的负担,才是真正的“保肾”、“护肾”。

  一些人由于心理因素出现了性功能减退,在吃了补肾药后,在自信心的作用下,可能出现了改善的结果,于是认为补肾药起到了作用。其实,对于真正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来说,不治疗,再怎么“壮阳补肾”都不会产生什么作用的。

  误区四:肾虚、保肾只是男人的事

  不少人认为补肾、保肾就是男人的事,女人们往往放松警惕。其实不然,事实上,女性才是肾病高发的人群,肾病与女性关系更大。

  [专家纠正]

  女性不可乱服减肥偏方

  职业女性长时间过度紧张、疲劳,承受的压力和经受的劳累日益增多。同时,女性的自身免疫力相对于男性而言,本身就低,存在更易感的因素。邓跃毅教授指出,不少爱美女性为了身材苗条,盲目追求减肥偏方秘方,乱吃减肥药,对肾脏损害也大。而女性的特殊生理结构和心理特点也决定了女性更易患肾病,特别是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等。

  专家提醒,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防止感冒、腹泻、扁桃体炎症,以免诱发或加重肾脏损害,切忌自行服药。驾车女性可能经常有憋尿情况,要注意勿长时间开车,减少过多吃过于辛辣的食物。

  误区五:肾病患者不能正常怀孕

  李小姐最近有点烦,自从在医院被查出患有早期肾病综合症后,她一直不敢和丈夫过夫妻生活。

  夫妻两人原本打算生个宝宝的计划也被暂时搁浅。除了肾病患者,不少肾虚的男女都担心?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甚至还能个健康宝宝吗?

  [专家纠正]

  怀孕要医生“保驾护航”

  适当性生活对夫妻感情和健康都有益处。但即便是身体健康者,性生活也不能过度。过度有害健康,更何况是肾炎患者。一般情况下,肾病患者能过性生活,但应适度,并根据病情适当减少性生活。

  应特别注意清洁卫生,以防发生感染,加重肾脏损害。至于像李小姐这样的情况,专家建议还是不要过早怀孕为好。妊娠本身可能会加重原有的肾病进展,可能引起肾功能急剧恶化,但并非所有女性患者都不能怀孕。妊娠前血压和蛋白尿控制良好、肾功能正常等,妊娠成功率可达95%,胎儿也能基本正常发育和正常分娩,孕妇产后肾功能大多能恢复至孕前水平。不过值得提醒的是,肾病女性在分娩时应要求肾科医生在场“保驾护航”。

夏季养生有方法 五大误区要注意

夏季养生有方法  五大误区要注意

生是健康永远的话题,好的身体需要我们更多的注意,那夏季如何养生才健康呢?下面5大误区你可千万要注意了。

误区1:夏夜宜晚睡

有人认为夏季后半夜气温下降再睡而第二天晚起可更好地休息。但按人体“生物钟”的规律,睡眠的最佳时间是22-23时,早晨5-6时是生物钟的“高潮”,此时起床精神最好。因此,夏季仍应按时起居。

误区2:开门窗通风凉快

在夏季酷热的日子,室外气温很高,有时连外面的风都是热的,这时打开门窗会使室内外的温度一样高。所以,夏日如室外气温很高,应在气温最高的14时前关上门窗,使室内气温保持较低的水平,到傍晚时再打开门窗,房间里会显得凉快些。

误区3:运动后大量喝水

暑天运动必然会大量出汗。如果运动时间稍长,人体失水较多,必然会感到口干舌燥。有的人运动后便大量饮水,一是觉得痛快,二是觉得大量饮水才能尽快补充身体需要,使体液平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人在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存留在四肢肌肉中。

如果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势必会使胃肠道部分血管急剧收缩,吸收能力减弱,且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妨碍膈肌的活动,影响正常的呼吸。因此,夏日运动后应适量补充点水,特别是盐水,不要快速大量饮水。

误区4:赤膊凉快

闷热的三伏天,有些人总喜欢光着脊梁,以为这样凉快,其实未必如此。从生理角度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而且还靠皮肤辐射等。

据测定,在气温18-28摄氏度的环境里,人体体温的70%靠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所以,如果这时赤膊,就容易吸收热量,非但不凉快,反而会感到更加闷热。

误区5:大量出汗有益健康

夏天出汗一方面可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可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碳酸、肌酐、尿素以及细菌的毒素等。所以在暑天只要能出些汗,小便通利,就不大会得病。若无汗少尿,常为暑病先兆。老年人汗腺萎缩,所以容易得暑病。

那么,为什么出汗多了又不好呢?原因是蒸发散热的效果以少量出汗为最佳;若是汗珠大滴流淌,其散热效果反而不佳,徒然损伤津液和元气。因为大量出汗可以丢失许多有用物质,导致机体缺钾、钠。据测定,汗液中还含有锌、铜、铬、钼、钴、碘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其他活性物质,所以出汗过多会导致脱水体虚。

另外,大量出汗可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对动脉硬化者有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在酷暑盛夏出汗较多时,要随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平日三餐应多喝些菜汤,多吃些含水分多又富含维生素和钾盐的水果、蔬菜,如西瓜、黄瓜、菠菜、丝瓜等。

夏季养生有方法五大误区要注意

夏季养生有方法  五大误区要注意

生是健康永远的话题,好的身体需要我们更多的注意,那夏季如何养生才健康呢?下面5大误区你可千万要注意了。

误区1:夏夜宜晚睡

有人认为夏季后半夜气温下降再睡而第二天晚起可更好地休息。但按人体“生物钟”的规律,睡眠的最佳时间是22-23时,早晨5-6时是生物钟的“高潮”,此时起床精神最好。因此,夏季仍应按时起居。

误区2:开门窗通风凉快

在夏季酷热的日子,室外气温很高,有时连外面的风都是热的,这时打开门窗会使室内外的温度一样高。所以,夏日如室外气温很高,应在气温最高的14时前关上门窗,使室内气温保持较低的水平,到傍晚时再打开门窗,房间里会显得凉快些。

误区3:运动后大量喝水

暑天运动必然会大量出汗。如果运动时间稍长,人体失水较多,必然会感到口干舌燥。有的人运动后便大量饮水,一是觉得痛快,二是觉得大量饮水才能尽快补充身体需要,使体液平衡。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人在运动时,体内大量血液存留在四肢肌肉中。

如果运动后马上大量饮水,势必会使胃肠道部分血管急剧收缩,吸收能力减弱,且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妨碍膈肌的活动,影响正常的呼吸。因此,夏日运动后应适量补充点水,特别是盐水,不要快速大量饮水。

误区4:赤膊凉快

闷热的三伏天,有些人总喜欢光着脊梁,以为这样凉快,其实未必如此。从生理角度分析,人的体温调节不仅靠皮肤蒸发,而且还靠皮肤辐射等。

据测定,在气温18-28摄氏度的环境里,人体体温的70%靠皮肤辐射、对流和传导散热;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体温主要靠皮肤蒸发散热;当气温继续升高时,皮肤不但不能通过辐射方式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所以,如果这时赤膊,就容易吸收热量,非但不凉快,反而会感到更加闷热。

误区5:大量出汗有益健康

夏天出汗一方面可蒸发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另一方面可排出多种有害的代谢废物,如乳酸、碳酸、肌酐、尿素以及细菌的毒素等。所以在暑天只要能出些汗,小便通利,就不大会得病。若无汗少尿,常为暑病先兆。老年人汗腺萎缩,所以容易得暑病。

那么,为什么出汗多了又不好呢?原因是蒸发散热的效果以少量出汗为最佳;若是汗珠大滴流淌,其散热效果反而不佳,徒然损伤津液和元气。因为大量出汗可以丢失许多有用物质,导致机体缺钾、钠。据测定,汗液中还含有锌、铜、铬、钼、钴、碘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和其他活性物质,所以出汗过多会导致脱水体虚。

另外,大量出汗可使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对动脉硬化者有诱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危险。因此,在酷暑盛夏出汗较多时,要随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平日三餐应多喝些菜汤,多吃些含水分多又富含维生素和钾盐的水果、蔬菜,如西瓜、黄瓜、菠菜、丝瓜等。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