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养生以祛湿解热为主

导读: 越懒越要运动 饮食清淡适量 避开环境的湿气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 妙用葱、姜、蒜 夏天吃点“苦”最养心

五月是夏季的开始,此时春天刚过,阳光越来越旺,万物显蓬勃生长趋势。此时的气候特点是暑热与湿,除了热之外还有湿,湿是指外界环境的湿度大。同气温一样,湿度也是影响人体舒适感的重要因素。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性质黏腻、秽浊,容易阻遏气机,从而影响体内气的运行,同时认为湿邪致病还有沉重、困倦的特点,这是因为空气中湿度增大,会阻碍人体的热代谢,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大气含有大量水气,皮肤汗液难以蒸发,妨碍了人体内的散热过程,阻遏了正常气化功能。5月气温不算很高,主要是湿邪为患,故此,如何预防湿邪致病是5月保健的关键所在。

在加强身体功能方面,不仅要有充分的营养物质,还应配合充分的休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在加强清除能力方面,我们可有意识去进食一些既能去湿又能加强脾胃功能的食物。例如高梁,有健脾益肾、渗湿止痢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湿热吐泻、下痢等症。

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避开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

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2、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

3、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妙用葱、姜、蒜

葱、姜、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

例如: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用姜汤的绝妙效用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夏天吃点“苦”最养心

苦入心,夏天吃苦味的食物,不仅清心火还可以养心。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苦味食品多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等人体需要的物质,具有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除烦、健胃等功用。进入夏季后,当发生味觉减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消化功能障碍时,吃点苦味食物可以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增进食欲,并逐渐恢复正常。另外,像咖啡、茶叶、啤酒等苦味食物,可让人提神醒脑,产生舒适轻松的感觉。

苦味食品中以蔬菜和野菜居多,如莴苣叶、莴笋、生菜、芹菜、茴香、香菜、苦瓜、萝卜叶等;在干鲜果品中,有杏、荸荠、柚子、杏仁、黑枣、薄荷叶等;此外还有食药兼用的五味子、莲子芯等,五味子适用于冬春 季,莲子芯则非常适合于夏季食用。

春季养生以祛湿为主 四款养生汤有助去湿气

  进入春季,天气潮湿多雨,不免加重湿气,人体内的湿气过多会令人容易患上各类疾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祛湿防邪风入体。春季养生应以祛除湿热为主,饮食宜清淡,春天调养得好,进入夏天的时候,才能更好吸收到大地的气息。汤类是比较好吸收的食物,在家庭中比较受欢迎。下面将为各位介绍一些祛湿的汤水,大人小孩喝喝都是有好处的,下面来看看。

  1、陈皮白术猪肚汤

  材料:每次可选用新会陈皮6克,白术30克,鲜猪肚半个或1个,砂仁6克,生姜5片。

  制法:先将猪肚去除肥油,放入开水中去除腥味,并刮去白膜。陈皮、白术、砂仁、生姜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入汤煲内,煮沸后用慢火煲2小时即可。

  功效:本汤有健脾开胃,促进食欲作用。对于腹胀、祛湿纳食不香、消化不良者尤宜。

  2、鲜桑叶炖猪腱

  材料:鲜桑叶5克、猪腱肉60克、蜜枣半粒、姜1片。

  制法:清洗猪腱肉,切成大片。用水冲洗一下鲜桑叶,然后把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猛火炖3小时,饮用时再加入食盐调味。

  小贴士:3-5月鲜桑叶最多,大家不要错过了。嫩叶可煮吃,炖汤的话,老叶也无妨。

  3、淮山茨实薏米汤

  材料:每次可选用淮山15克,茨实15克,炒薏米15克,炒扁豆15克,北芪12克,白术10克,猪排骨200克。

  制法:先用水浸泡淮山,以去掉硫磺之味。扁豆、薏米用锅炒至微黄,猪排骨洗净血污并斩件,茨实、北芪、白术用清水洗净,然后将全部用料放进汤煲内,用中火煲1个半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此汤有健脾醒胃、祛湿抗疲劳作用,对于脾虚湿重、精神不振者尤宜。

  4、桑枝鲜鸡汤

  材料:冬桑枝40克、光鸡1只、生姜3片。

  制法:桑枝洗净稍浸泡;光鸡洗净去内脏及尾部。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3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此量可供3-4人。

  功效:气味略带中药材的清香而鲜美清润,具益精髓、祛风湿、利关节之功效。

夏季养生祛湿为主 如何调养脾胃

 最近一段时间,气候炎热潮湿,很多人或多或少出现了腹部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大便稀溏甚至腹泻的症状。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该如何养生,如何调养脾胃?

  指导专家:山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迟莉丽

  长夏指阴历六月

.hzh{display:none;}

  迟莉丽主任介绍,不同于气候学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中医将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通俗地说,长夏指阴历六月(农历六月),夏季最后一个月份。长夏在五行属土,在五方属中央,在五气属湿,在五脏属脾,在五体属肌肉。

  长夏时节易

脾虚

湿困

  “长夏应脾而变化”。迟莉丽主任进一步解释,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损伤脾阳。由于脾脏有喜燥而恶湿的特点,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欲吐、大便稀溏,甚至腹泻、水肿。除了自然界的湿气,在长夏时节,人体也容易因脾阳虚,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引起体内水湿停滞之证。外湿、内湿相互影响,加重对脾阳的损伤。

  祛湿,分清寒湿还是

湿热

  既然长夏时节脾虚湿困,那么相应的对策就是健脾祛湿,把多余的水湿排出体外或者减少体内水湿产生。

  迟主任介绍说,湿邪有寒热之分,祛湿之前也应分清是寒湿还是湿热。

  寒湿的人舌苔白、腻、厚,口淡,甚至感到甜,在同样的室温下,比别人易感到冷,喝热水感到更舒服。对于寒湿者,可以使用健脾益气、温阳利湿的方法,如参苓白术散、理中汤、苓桂术甘汤等都是临床常用中成药。可以常吃利水除湿或芳香化湿的食物或药物,如鲤鱼、茯苓、扁豆、薏米、白蔻、砂仁、橘皮等。吃少许辛辣、温热的食物也可以起到散寒祛湿的作用。

  湿久困于体内,就会郁久化热,变成了湿热。湿热者舌苔黄、厚、腻,口干苦,大便黏滞不爽,小便黄。对于湿热者,治疗的重点则为清热利湿,如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等。苦瓜有消暑解毒的功效;西瓜可以消暑利湿;番茄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止渴的功能;黄瓜可以清热、利水、消暑;绿豆能够清热解毒;荷叶清暑利湿。

  日常起居亦可养脾祛湿

  迟主任说,长夏时节食物种类要多样,饮食宜定时、规律。适当吃些清热类食物,如冬瓜、豆类、小白菜、苦瓜及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水果、蔬菜,如梨、苹果、香蕉、猕猴桃、桃、西红柿等,以满足身体消耗所需要的营养供给。少吃油腻、易上火的食物。但要慎食太多瓜果冷饮,以免损伤脾胃,引起消化不良。

  长夏闷热,人易出汗,所以要特别注意补水,要经常、少量地喝些水。要尽量少饮酒,因为酒亦主湿。除了矿泉水外,牛奶、豆浆、粥、汤等流食也是补充水分的好方法。脾胃不好的人,可以用莲子、荷叶、薏米、丝瓜、大枣、山楂、砂仁等,也可以用健脾、醒脾、消食的中药自制凉茶或药粥调养。

  长夏时节要注意不要过于贪凉,不要让室内外温度相差太大,老幼体弱之人慎用凉水淋浴。长昼酷暑是长夏的主要气候特点,人体也应该适应自然界规律,晚睡早起。适宜的室内气候是保障健康起居的重要环节。以调节温度为主,室内温度以25℃~28℃,室内外温差不超过10℃为宜,可利用空调机的除湿功能,将室内相对湿度调到40%~60%。不宜长时间室外活动,要防出汗过多,但也不能不出汗。

  长夏天气湿热,易使人心情烦躁,因此养脾还要保持好心情。喜悦轻松的心情对脾有益,嫉妒、忧虑、多思则对脾不利。

本文Hash:c083c3bb50e80ba87ea4ccb9997f405343def115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