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禁忌,不能犯的几个大错

导读: 立秋的养生禁忌有哪些 立秋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 立秋应该怎么养生


恍然间夏季已经过去,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夏季的结束,在这个时间段中,需要对身体有一个很好的调养,这样才能以最好的状态来面对接下来的日子。

虽然立秋是调养身体的好时期,不过在这期间也有一些禁忌千万别犯,不然对身体有害无益,下面将给大家列举下来,希望大家能有所警醒。

立秋的养生禁忌有哪些

1、不要没病乱补,这样不仅加重自身的经济负担,对身体也没什么好处。

2、不要盲目滋补,滋补身体需要根据自身的体质和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心情随缘进补。

3、不要以药代餐,进补最好的选择是药食兼补,而不是一昧药补。

4、不要盲目相信越昂贵的药材对身体越好,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食物,要知道简单便宜的食材也有很好的食疗价值。

立秋养生需要注意些什么

立秋之后虽然标志着入秋,不过天气仍然十分炎热,所以仍然要注意防暑避温,多注意调养体质,预防空调病的发生。

立秋应该怎么养生

1、注意起居,早晚注意添衣,避免温差过大对身体的影响。

2、注意饮食调养,少吃辛辣的食物,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

3、秋季天干物燥,很容易上火,所以要注意情志上的调养,不要过于伤春悲秋,也不要太过急躁。

春季养生的几大禁忌 切勿盲目养生

  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的最佳时期亦是在春季。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冬衣褪去,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加快。但专家建议春季养生切不可盲目,那么,需要注意哪些禁忌才能远离疾病困扰呢?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刚到春天,我的口腔溃疡就没消停过,吃了牛黄解毒丸也不顶事儿!”刘小姐郁闷地抱怨道。其实在专家眼中,一上火就乱用降火药,是最大的“灭火”禁忌。

  

专家支招:预防上火喝点菊花茶

  春主生发,燥是一大特点,很多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实火、虚火,要根据“火种”来灭火。比如牛黄解毒丸对降实火,也就是伴有大便干结的症状有用,但对因脾胃虚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

  预防上火应做到每日多吃果蔬、多喝水、规律排便等,还可喝点菊花茶、金银花茶。

  二忌:门窗紧闭。

  春天气温上升,湿度提高,各种细菌、病毒等开始大量繁殖。如果长时间门窗紧闭,或空气流通不好,很容易导致感冒流行、传染性疾病高发。

  

专家支招:春节注意开窗通风

  春季通风比任何季节都重要。家里还是办公室都要保证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最好能形成空气对流,最佳的通风时间是在日出后和日落前。


  三忌:“春捂”不当。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冻,但做起来却出现两个极端:年轻人靠着火力壮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单衣和单鞋;老人、小孩却容易捂过头,捂出了汗还“顽固”地不脱衣服。

  专家支招:春捂秋冻要适宜

  “春捂”有三大要点:

  第一,别急着“换季”。冬季衣物先别急着收起来,等气温稳定了再换季;

  第二,随时增减衣物。春天气候变化异常,早晚温差变动大。可以带件衣服备用,晚上睡觉时搭条小毛毯,避免寒气损伤阳气;

  第三,别捂出汗。捂过头了也会导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四忌:一套护肤品用到底。

  春天的外部环境和皮肤状况与冬季有很大差异。春季粉尘飞扬,皮脂腺分泌旺盛,紫外线含量较高,如果沿用一套护肤品,容易出现过敏反应,护肤效果也打折扣。

  专家支招:春季应注重补水防晒

  春季应循序渐进地更换护肤品。气温上升后,可将适合冬季用的油性霜剂,换成少油补水的乳液。春天紫外线较强,护肤最重要的是补水和防晒,敏感肌肤更需注意。

  五忌: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阳光照射下,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导致大脑缺氧,进而招惹到“瞌睡虫”。但一困就睡,却对健康很不利。睡得时间太长会进一步减少脑部血流量,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惫。

  专家支招:解决春困不能想睡就睡

  解决春困要抓住两个黄金时间点:一是起床后;二是午饭后。《黄帝内经》提到:“夜卧早起”。就是说春季可以稍晚点睡(晚11点),但要早起(早6点半),以顺应人体阳气的生发。

  起床后不妨伸个懒腰,做做干洗脸,按摩太阳穴和涌泉穴。散步则可以放在午饭过后,在阳光下走30分钟左右,然后再睡个不超过30分钟的午觉。

  六忌:宅在家里不出门。

  冬季强调静养,但春季相反,应动养,因为“动则养阳”。经过冬三月的收藏季节,人们应多做户外活动,对健康十分有利。

  专家支招:春季适当出游

  春主生发,在出游时,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挡一部分有害物质“病从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丰富,腔道弯曲,对干燥寒冷的空气有加温、加湿的作用。雾天污染物较多,最好别出去锻炼。

  另外,春季运动要有度,早春时节,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处在较低水平,此时不宜进行激烈、长时间运动,要从舒缓的运动开始,如慢跑、步行、放风筝等。

  七忌:吃得太酸、辣。

  “春夏补阳”是《黄帝内经》等医学经典推崇的养生准则,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太辣都会损伤阳气。

  专家支招:春季饮食要减辣

  中医讲春为肝气当令,它有利于调节各大脏腑的功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易伤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应少吃酸以防肝气过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发肝气而补益脾气。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过量;而香菜、葱、蒜、莲子、大枣、山药等也很适合春季吃。

  此外,应告别冬季养生式温补,改以健脾胃。要少吃发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鱼、虾、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八忌:心情低落、起伏大。

  春季养阳重在养肝,中医上讲调理情志是养肝重要的一环。如果整日郁郁寡欢,容易导致肝气郁滞不畅,引发腹泻等问题,若是过于愤怒或兴奋,又对脑血管伤害很大。

 

 专家支招:春天要调理情志

  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还应做到开朗豁达,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当按捺不住要发火时,最好做几个深呼吸,暂时离开争吵现场;春天还可以养养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悦。

  健康提示:

春季气温不稳,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可直接大幅度换衣。春季是养生的关键时期,注意这些细节对身体进行保养显得尤为重要。

秋季养生 容易犯的七大错误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秋季,秋天是最适宜进补的季节,因为秋天最有利于去旧更新,调养生机、只要稍加滋补,便能收到祛病延年的功效。但是在秋季进补要有讲究,不可乱补!下面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七个大家在秋季进补养生时容易犯的错误,赶紧一起来看看,改掉这些错误,才能事半功倍!

  1.无病进补

  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2.慕名进补

  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人参价格高,又是补药中的圣药,所以很多人服用,但要注意的是,滥服人参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症状。

  3.不分虚实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4.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会有害,因此,进补要适量。

  5.以药代食

  重药物而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效果佳。

  6.凡补必肉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吃多吃,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癌症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本文Hash:5b92a73f26c5825703d69431cfa7c32a168d93e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