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17个小妙招

导读: 处暑如何养生? 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 2、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3、初秋防晒也重要 4、多饮少言防秋燥 5、家居、衣着多色彩 6、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 7、多吃白色食物 8、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9、多吃果蔬多喝粥汤 10、做菜时少放佐料 11、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 12、洗澡后尽快擦润肤霜 13、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14、养成腹式呼吸方法 15、多进行体育运动 16、可坚持冷水浴习惯 17、护理好脐部

  处暑如何养生?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暑气尽,早晚转凉,秋天到了。那么你知道处暑前后如何养生呢?下面为您介绍处暑前后的17个养生小妙招,让你在这夏秋转季的节气里做好养生保健工作!

  处暑如何养生?

  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

  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而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养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建议大家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以晚上10点前入睡最佳,每天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

  2、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3、初秋防晒也重要

  有的MM认为,秋天到了,阳光也开始变温柔,防晒霜已不是必需品了。其实,这种想法不正确,虽然气温下降,人们感觉凉爽,但事实上紫外线还和夏天一样强,加上秋天人们出游频繁,防晒依然是护肤大件事,不但应该继续使用防晒霜,防晒倍数还应和夏天一样,一般含防晒值的普通面霜并不能满足需求。

  4、多饮少言防秋燥

  中医认为,秋天对应人体的是肺脏,秋燥伤人易伤肺,此时应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中医有句名言“形寒饮冷则伤肺”,秋季天气已经逐渐转凉,还要忌寒凉之饮。干燥的秋天使人的皮肤日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秋天必须补水。通常,秋季每天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才能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但要注意多次少量。此外,每天不停地说话还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所以要注意“少言”。

  5、家居、衣着多色彩

  良好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消除秋乏。如果长期从事室内工作,可以在工作间、案头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以及花草,女性可以多穿一些颜色比较明快的服饰,通过眼睛给我们的身体传递兴奋、喜悦的信号,促进脏腑功能恢复。

  6、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

  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7、多吃白色食物

  秋季气候转凉,空气也略显干燥起来。传统养生认为,白色食物入肺,也就是说白色的食物对肺健康是有促进作用的,养生效果很不错。

  8、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另外,处暑过后秋燥渐盛,为防止燥邪伤肺可多吃一些滋阴润燥食物,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具有益气之效的保健食物。

  9、多吃果蔬多喝粥汤

  处暑过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而燥气伤肺,如果经常食用辛辣油炸类食品,则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夏秋交叠,可以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等,少吃甜味的西瓜等。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10、做菜时少放佐料

  应注意的是,秋季凉爽干燥,不少人一见天气转凉,不但开始进补,而且是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调料统统往菜肴里放。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因此,建议在做菜的时候,注意调料的用量,要适度为宜,不要放过多的佐料。

  11、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12、洗澡后尽快擦润肤霜

  护肤品要根据季节转换及个人的皮肤状况而随时调整。入秋以后,应选择低刺激性、滋润度高、具有保湿功能的护肤乳液或乳霜。白天外出应注意防晒。晚上洗澡的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保持在39℃以下,防止水分和油脂因过热而流失。洗澡后趁皮肤还未全干时立刻涂上滋润皮肤的乳液或护肤品,使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帮助皮肤保持湿润,防止皮肤水分挥发,从而有效减少皮肤干燥现象。

  13、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14、养成腹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叶很简单,就是呼气的时候腹部是微微地向外隆起,吐气的时候,肚子慢慢地向内缩。但是这种呼吸方法可以让氧气充分地吸到体内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和体内的废气获得交换,将废气排出体外,不但可以让你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同时也维持一个均衡的精神状态。

  15、多进行体育运动

  可以选择散步、骑车、体操、慢跑、跳绳等,运动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运动的同时可适度晒太阳。晒太阳的时间宜选择在傍晚,每次半小时左右,晒太阳时应选择避风处。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晒太阳,可以感受到室外阳光空气的抚慰,提高人体对氧气的利用率,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保持体内旺盛的新陈代谢,使皮脂腺、汗腺得到正常的分泌,以滋润皮肤,防止皮肤干燥、瘙痒、脱皮等不适症状的出现。

  16、可坚持冷水浴习惯

  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17、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处暑如何养生 17个养生小妙招必须知道

  处暑如何养生?处暑的到来意味着暑气尽,早晚转凉,秋天到了。那么你知道处暑前后如何养生呢?下面为您介绍处暑前后的17个养生小妙招,让你在这夏秋转季的节气里做好养生保健工作!

  处暑如何养生?

  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

  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而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养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建议大家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以晚上10点前入睡最佳,每天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

  2、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3、初秋防晒也重要

  有的MM认为,秋天到了,阳光也开始变温柔,防晒霜已不是必需品了。其实,这种想法不正确,虽然气温下降,人们感觉凉爽,但事实上紫外线还和夏天一样强,加上秋天人们出游频繁,防晒依然是护肤大件事,不但应该继续使用防晒霜,防晒倍数还应和夏天一样,一般含防晒值的普通面霜并不能满足需求。

  4、多饮少言防秋燥

  中医认为,秋天对应人体的是肺脏,秋燥伤人易伤肺,此时应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中医有句名言“形寒饮冷则伤肺”,秋季天气已经逐渐转凉,还要忌寒凉之饮。干燥的秋天使人的皮肤日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秋天必须补水。通常,秋季每天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才能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但要注意多次少量。此外,每天不停地说话还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所以要注意“少言”。

  5、家居、衣着多色彩

  良好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消除秋乏。如果长期从事室内工作,可以在工作间、案头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以及花草,女性可以多穿一些颜色比较明快的服饰,通过眼睛给我们的身体传递兴奋、喜悦的信号,促进脏腑功能恢复。

  6、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

  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7、多吃白色食物

  秋季气候转凉,空气也略显干燥起来。传统养生认为,白色食物入肺,也就是说白色的食物对肺健康是有促进作用的,养生效果很不错。

  8、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另外,处暑过后秋燥渐盛,为防止燥邪伤肺可多吃一些滋阴润燥食物,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具有益气之效的保健食物。

  9、多吃果蔬多喝粥汤

  处暑过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而燥气伤肺,如果经常食用辛辣油炸类食品,则更容易伤害肺部,加剧人体失水、干燥。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盐或蜂蜜,尽量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可多吃水果、百合和一些滋阴养肺、润燥生津的粥汤。夏秋交叠,可以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等,少吃甜味的西瓜等。秋天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秋天常食的粥有:山楂粳米粥、鸭梨粳米粥、兔肉粳米粥、白萝卜粳米粥、杏仁粳米粥、橘皮粳米粥、柿饼粳米粥等。

  10、做菜时少放佐料

  应注意的是,秋季凉爽干燥,不少人一见天气转凉,不但开始进补,而且是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调料统统往菜肴里放。秋季,肺的功能偏旺,而辛味食品吃的过多,会使肺气更加旺盛,进而还会伤及肝气。因此,建议在做菜的时候,注意调料的用量,要适度为宜,不要放过多的佐料。

  11、少吹空调、少开电扇保健康

  处暑时节早晚温差较大,肺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很容易发作,也是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的高发期。而经常吹空调、吹电扇,很可能引发肩周炎、颈椎病、痛风等毛病;还可能导致腹泻、胃炎和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12、洗澡后尽快擦润肤霜

  护肤品要根据季节转换及个人的皮肤状况而随时调整。入秋以后,应选择低刺激性、滋润度高、具有保湿功能的护肤乳液或乳霜。白天外出应注意防晒。晚上洗澡的时间不宜过长,水温保持在39℃以下,防止水分和油脂因过热而流失。洗澡后趁皮肤还未全干时立刻涂上滋润皮肤的乳液或护肤品,使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帮助皮肤保持湿润,防止皮肤水分挥发,从而有效减少皮肤干燥现象。

  13、贴秋膘要循序渐进

  进入初秋,夏天里比较差的食欲逐渐好转,人们开始主动或被动地贴秋膘,以便为应对秋冬的寒冷储存能量。但是,处暑节气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14、养成腹式呼吸方法

  腹式呼吸方法叶很简单,就是呼气的时候腹部是微微地向外隆起,吐气的时候,肚子慢慢地向内缩。但是这种呼吸方法可以让氧气充分地吸到体内转化为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和体内的废气获得交换,将废气排出体外,不但可以让你拥有更健康的身体,同时也维持一个均衡的精神状态。

  15、多进行体育运动

  可以选择散步、骑车、体操、慢跑、跳绳等,运动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运动的同时可适度晒太阳。晒太阳的时间宜选择在傍晚,每次半小时左右,晒太阳时应选择避风处。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晒太阳,可以感受到室外阳光空气的抚慰,提高人体对氧气的利用率,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保持体内旺盛的新陈代谢,使皮脂腺、汗腺得到正常的分泌,以滋润皮肤,防止皮肤干燥、瘙痒、脱皮等不适症状的出现。

  16、可坚持冷水浴习惯

  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17、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大家都知道寒从脚下生、养生先养脚的道理,却较少注意到肚脐也很容易受寒。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夏季养生小常识 六个妙招助你静心消暑

猪腿肉

从猪的腿部到后腿部分的肉称为腿肉,由于此部位整块都是瘦肉,脂肪含量极少,因此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且是高维生素的猪肉。

猪腿肉 营养分析:

猪肉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猪肉可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

猪腿肉 相关性群:

一般人都可食用;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肥胖、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猪腿肉 食疗作用:

味甘咸、性平,入脾、胃、肾经;补肾养血,滋阴润燥;主治热病伤津、消渴羸瘦、肾虚体弱、产后血虚、燥咳、便秘、补虚、滋阴、润燥、滋肝阴,润肌肤,利二便和止消渴。猪肉煮汤饮下可急补由于津液不足引起的烦燥、干咳、便秘和难产。

猪腿肉 制作指导:

1猪肉要斜切,猪肉的肉质比较细、筋少,如横切,炒熟后变得凌乱散碎,如斜切,即可使其不破碎,吃起来又不塞牙;猪肉不宜长时间泡水;

 2猪肉烹调前莫用热水清洗,因猪肉中含有一种肌溶蛋白的物质,在15摄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热水浸泡就会散失很多营养,同时口味也欠佳;

3猪肉应煮熟,因为猪肉中有时会有寄生虫,如果生吃或调理不完全时,可能会在肝脏或脑部寄生有钩绦虫。

  坚持午间小睡

  适当的午睡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疲劳的身体,这也是养生的一种方法。一则天气炎热,夜间不易入睡,清晨天亮早,故睡眠通常不足;二则白天工作繁忙,出汗较多,体力消耗大,极易疲劳。夏日午睡不需太长,哪怕只是20分钟的小睡,就足以补偿夜间的睡眠不足和白天工作消耗的精力,而且有助降血压,舒缓紧张度。

  尤其不要生气

  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此时人体的阳气也进入极盛阶段。由于内外夹热,人的心情比较容易烦躁。中医认为怒伤肝,大怒不止,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则面红耳赤、青筋暴起,重则可致呕血,甚至昏厥、猝死。所谓“静则神藏,燥则消亡”,意思是心静则心火消降、精神得养。夏季尤其要保持平和心态,切忌暴躁。若必须发泄一下,切记生气别超过3分钟。

  尽量“不妄作劳”

  夏季天气炎热,动辄汗出,工作学习劳心费力,体力消耗大,“不妄作劳”就是讲究不管做什么都要适度:工作强度要适度,不要超长加班、超负荷工作;老年人不要做一些力不从心的活儿;熬夜要适度,晚上最好23:00点前上床休息;运动强度要适度,夏天宜在早上和傍晚做一些有氧运动,但别做剧烈运动,也不要到人多嘈杂的地方看热闹,高温天气里逛街或聚餐、打牌、K歌到深夜也是不适宜的。我习惯把夏天要穿的衣物和家庭必需用品提早备好,炎热的中午和下午尽量不外出,多宅在家里休息、静养,以保健康。

  读书习字最静心

  我喜欢读书,睡前必读书半小时至一小时。炎炎夏日,手拿一本好书,很快就会心神宁静、暑热消散。好书不仅给人知识、增添智慧、增长才干,而且最能抚慰心灵,消除烦躁和妄念,从而使心灵平静如水。

  习字、画画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有助于修性养神、益寿延年。因为书法和绘画要求目不旁视,心不他顾,强调心、手、笔的统一,神、气通过笔端贯注于字里行间,静中取动,形神合一,从而使心神保持在一种特殊的安静状态,能够促进和调节大脑功能。另外,雕刻、音乐、下棋、钓鱼、编织等活动均有助于陶冶性情、清除烦恼,都是夏季修性宁神的有益活动。

本文Hash:8d22b2f63d5543c55f1731aa4910e6ce470293e0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