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门穴治疗耳鸣耳聋、牙痛、颌肿、眩晕

导读: 耳门穴准确位置 取穴方法 耳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耳门穴准确位置

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取穴,耳门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在听宫穴的稍上方。即:侧坐位,微张口,先取听宫穴,当听宫穴直上0.5寸处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

耳门穴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病症:耳流脓汁、重听、耳鸣耳聋、牙痛、牙周炎、颌肿、眩晕、颈颔痛、唇吻强等(耳门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穴位之一)

作用功效:耳门穴,开窍聪耳,泄热活络。

春季肝火旺八大症状 耳聋耳鸣眩晕头痛

  春季天气干燥,使肝阳上升,易扰乱蓄积在人体的五脏六腑的内热之毒,容易上火,尤其肝火尤为旺盛,这个季节肝火旺盛、身体炎症一一拜访。那么春季肝火旺的症状表现在哪些方面呢?肝火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起来看看吧。

  1、耳聋耳鸣

  见于《医学元要·耳》。耳聋之因于肝火上攻,致耳鸣善怒、面赤、口苦胁痛、耳窍胀塞、脉弦者。因肝肾同源,肾开窍于耳,故肝火可致耳聋。治宜清肝降火,可用龙胆泻肝汤等方。

  2、眩晕

  眩晕的一种,见于《证治汇补·眩晕》章。由于肾水亏少,肝胆相火上炎所致。症见头晕头痛,面红升火,口苦目赤,舌质红,脉弦数。可见于现代高血压病、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等。因肝开窍于目,肝经上行于巅顶。偏火旺者,宜清肝泻火为主,用龙胆泻肝汤;偏阴虚者,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

  3、上炎

  是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为上部有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如头晕、目赤、口苦、急躁易怒、舌边尖红,甚或昏厥、发狂、呕血等。中医认为火有“火性炎上”的特点,因此多表现为人体上半身的病症。治宜疏肝降火为主,可用天麻钩藤饮等。

  4、不得卧

  见于《病因脉治》卷三,指肝火侵扰所致的失眠。多由思虑过度、恼怒伤肝,气火拂逆,或肝血耗伤,神失所守而成。因“肝藏魂”,肝火旺则神不守舍。症见夜卧不宁,善惊,口渴多饮,胁肋时胀,或小腹季胁引痛,痛连阴器,脉弦数。治宜疏肝清火为主,可用疏肝散或龙胆泻肝汤等方。

  5、月经先期

  经行先期证型之一。出自《妇人良方》,病因郁怒伤肝,肝郁化热,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所致。症见经行先期,经量时多时少,色红或紫,或有瘀块,乳房及小腹胀痛,烦躁易怒等。治宜疏肝解郁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6、自汗

  自汗之一,见于《证治汇补·汗病》章。因肝热所致,常兼见口苦多眠。治宜清肝敛汗,可用逍遥散加减。

  7、恶阻

  恶阻证型之一。因孕后血聚养胎,冲脉气盛,冲气挟肝胃之气上逆所致。多见于平时性情急躁的妇女,症见呕吐苦水或食入即吐、眩晕口苦等。宜清肝和胃,降逆止呕。可用加味温胆汤(陈皮、制半夏、茯苓、炙甘草、枳实、竹茹、黄芩、黄连、芦根、麦冬)。

  8、头痛

  头痛病证之一。因肝火上扰所致,见于《类证治裁·头痛》,“内风扰巅者筋惕,肝阳上冒,震动髓海”。症见头角及巅顶掣痛,眩晕烦躁,易怒,睡眠不宁,脉弦等。治宜平肝潜阳为主,用天麻钩藤饮、珍珠母丸等。若兼肝胆火盛者可予龙胆泻肝汤或当归龙荟丸等。

  以上只是临床常见的病症,若见其他辨证属于肝火偏旺者,均可参考以上类型治疗,同时也应注意对兼症的治疗。

如何治疗耳鸣耳聋

第一个,可以选择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的发病原因不一样,药物治疗方案也是不同的,如果是神经性耳鸣耳聋,可以用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的药物治疗,如果是因为急性细菌感染发炎导致的,可以考虑口服抗生素。

第二个,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做针灸理疗,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第三个,有一部分患者是因为内耳缺血缺氧导致的,通过评估以后,可以考虑做高压氧治疗。

第四个,有一少部分患者病情程度比较重的,规范的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通过严格的评估以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