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精神障碍患者怎么办?

导读: 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平等交流 关心饮食起居情况特别是睡眠状况 要规范用药并坚持全程治疗不中断 不要与其发生争执以免躁狂加重病症 处处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可贵 遇到春季等高发季节要特别当心

1

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平等交流

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平等交流。面对精神障碍患者,一定要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平等交流。断然不能以居高临下的态度来对待。交流时要尊重他的主观意愿,要考虑到他的自尊心。要让他多说说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意见放在心里不让别人知道。如果可以的话,每周至少进行这样的交流在3~5次以上。

2

关心饮食起居情况特别是睡眠状况

关心饮食起居情况特别是睡眠状况。作为家庭的一员,一定要关心其饮食起居情况,特别是睡眠状况。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发现睡眠时间有比以前减少,要仔细查找原因。到底是因为药物用量不够引起的,还是由于情绪波动所致的;还要注意有没有故意漏吃了药丸。一旦找到了原因,一定要马上采取补救措施。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和拖移行为。

3

要规范用药并坚持全程治疗不中断

要规范用药并坚持全程治疗不中断。除了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治疗的以外,精神障碍的大部分人都是在家服用药物来治疗的。所以,要做到规范用药,不能自己随意的加减药量;同时要坚持全程治疗不中断。如果遇到自己不肯吃药时,家属要想办法帮助他服药,做到安全服药无遗漏。对于服药时间有要求的,如有早晨服用的药物,也有晚上服用的药物,切记不要搞错时间。

4

不要与其发生争执以免躁狂加重病症

不要与其发生争执以免躁狂加重病症。要顺势而为,不要与其发生争执,以免病情加重影响及时康复,延迟回归社会的时间。对于非原则性问题,可以尽量以患者意见为主,要考虑和照顾到患者的情绪,特别是对于脾气暴躁的精神障碍患者,一定要记住不能去加以激惹,以免加重躁狂状态。

要积极营造舒适温馨氛围做到和平相处。家属要自始至终的,积极的营造舒适温馨的家庭氛围,做到家庭成员之间和平共处。要让家庭全体成员意识到,在尊重患者的前提下,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交流也要注意,以平等友好的方式进行沟通,即使有意见分歧,也没必要脸红耳赤的争个高下。学会平心静气的待人和处事。

5

处处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可贵

处处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可贵。精神障碍患者往往在发病之前,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无论以前的心结是否已经解开,发病以后都要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可贵。只有感受到家庭和亲人的温情,才会将自己的心放在家里,而不会飘逸不定随处散落。家庭和亲人的温情可以是来自早晨的一声问候,临睡的一句晚安,无微不至的关照等。

6

遇到春季等高发季节要特别当心

遇到春季等高发季节要特别当心。大家都知道,菜花黄的时候,也是精神障碍患者病发最严重的时候。这个季节家属需要特别的当心,要更尽心的照顾患者,巧妙安抚容易躁动的情绪,及时服用足量药物,安排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尽可能的提高睡眠质量。

状态有起伏时要及时寻求专科医师帮助。如果患者的状态表现起伏不定时,如情绪不稳定,一会儿低落一会儿高涨;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低下和不足,在惯常的入睡时间还是清醒如初,夜半经常醒来吵闹等;有时甚至有严重的幻觉、幻听等现象时,要及时寻求专科医师帮助,在最快的时间内控制症状,防止病情反复。

老年性精神障碍怎么办

老年性的精神障碍主要是根据具体不同类别的精神障碍来使用药物,若表现为焦虑,躁狂为主,则可以使用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氯硝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等等,同时应积极寻找老年性精神障碍的原因,常见的就是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梗塞等等,另外帕金森病也是常见的,引起老年性精神障碍的原因,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建议老年性精神障碍患者平常生活中应避免劳累,熬夜,坚持规律的使用原发病的药物进行控制,平常生活中适当锻炼身体。

家里有躁狂症患者怎么办

躁狂症患者的家属怎样来对待患者,这个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的轻重以及用药的依从性。比如在躁狂症患者急性期的时候,患者躁狂的症状比较严重,非常的兴奋,说话很多,忙忙碌碌,不知道疲倦,有的患者可能还会乱跑,举止轻浮,睡眠需求也很少,甚至是不吃不喝,这个时候家属最好把患者送到医院去住院治疗,这样可以得到24小时一个监护和帮助。

如果要在家里去进行急性期的治疗,一定要及时的给患者去服用药物,再一个也要照顾患者的饮食起居,提醒患者按时吃饭、睡觉、喝水,注意营养的搭配;再一个24小时的监护、看护患者,防止患者出现一些不良的安全事件,有的很多患者跑出去管闲事,或者是举止非常的轻浮,可能会导致一些人际关系的矛盾。

如果躁狂症患者度过了急性期的治疗阶段,进入了巩固期和维持期的治疗,一般是在家里进行的,这个时候最好也要24小时的来监护和看管患者。主要也是督促患者用药,不要减量或者是藏药;再1个也要照顾好患者的饮食起居,同时也可以试着带患者出去进行一些体育锻炼,或者是适当的社交,比如可以先从家庭聚会开始。一定要跟患者多沟通、多交流,跟患者共情,了解患者的想法和内心的感受。

声明:此文由 Anonymous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微养生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